作为历史文化名称的襄阳如何在“治庸风暴”中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值得期待 当前,如火如荼的治庸风暴几乎席卷了全省、全市的每个角落,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在干部队伍和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说,治庸问责犹如一场新时期的整风运动。通过让行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产生头悬利剑、如履薄冰的心态,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明确应有的职责,促进部门和行业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为“四个襄阳”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正视慵、懒、散、软之病症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字的解释:庸在字典的标准解释就是平常的、不高明的,总体是个中性词,偏贬义。懒就是怠惰,与勤相对。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贬义词。散是指没有约束、松散、分开的,分离的、零碎的,是一种物质分布状态。总体上是中性词、偏贬义。延伸到精神状态,就是散漫,是贬义词。软与硬相对,是精神上的懦弱,容易被动摇。毫无疑问,这也是个十足的贬义词。 由此看来,这几个字中的任何一顶帽子扣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我想谁都不愿意承认,而且还会很不高兴。但纵观大千世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企业还是哪个国家,慵、懒、散、软之顽疾都会在集体和个人身上有着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体现。譬如能力不强、本领不大,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制定目标缺乏豪情;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遇到问题就躲、见到矛盾就推,不敢担当、怕背责任,干事创业缺乏激情;疏于学习、懒于思考,热衷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履职尽责缺乏热情;纪律观念淡化,上班迟到早退、谈“股”论“基”,办理业务取决心情;不讲政治、不讲大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遵循、有要求不落实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需要依靠治庸风暴、问责利剑来改变、来改进。我们要克服“治庸问责”就是刮一阵风,就是为了整人、治人,就是一场形式主义“盛宴”的误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真正目的在于让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变消极状态,添压力,增动力,强素质,正作风,焕发活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求变,求新,求和谐,求发展,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切实负起责任来,切实提高执行力。 切准慵、懒、散、软之病根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总书记着眼全局,在“七一”讲话中提醒我们:“四个危险”警醒全党,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庸、懒、散、软”之症与此四类危险遥相呼应,危害事业的发展、危害组织的形象、危害个人的成长、危害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 当前,我市“四个襄阳”建设正处于扬帆起航的大好时机,做好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非常之举措。“干部队伍能否有效提升履行能力、切实落实职能职责、勇于担当发展重任,接受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关系着一个地方的生命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正视自己的“病症”,集中精力、下定决心,敢于对症下猛药、下重药,做到四问四治:一问有无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治出激情充溢、斗志昂扬的竞争意识;二问有无工作懒散、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恶习,治出勤勉刻苦、严谨高效的敬业精神;三问有无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治出真抓实干、追求卓越的务实精神;四问有无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治出主动谋事干事,锐意改革的创新思维。围绕“强化履责,优化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庸下能上”的主题自我反思,不断加强学习,针对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每个人都能变“庸、懒、散”为“勤、快、实”。 配制慵、懒、散、软之药方 “治庸问责是非常之举,必须敢治、狠治、大治、重治”,“要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的讲话深刻说明了这次的治庸问责活动绝不是“走过场”,而必将是一抓到底,打一场真刀实枪的攻坚战,并且要在战役之后形成总结、形成制度、形成模式固定下来,防止出现“死灰复燃”式的反弹。如果“庸、懒、散、软”的现象不从根子上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就会损害我们的发展环境,就会阻碍我们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如果“庸、懒、散、软”的顽疾得不到有效治愈,“四个襄阳”建设等也就会沦为一纸空文,一句口号。 治庸问责需要官员问责制度长效化。官员“问责制”,并非仅仅针对党员干部“不作为”的一种制度设计,而是要把对上级负责的传统形成一种对公众负责的新的“文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无论它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一旦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必然垮台。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挣脱从“官本位”的观念束缚,回归到“民本位”的观念上来,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观点,真正把思想从“我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转到“我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上来。 治庸问责需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增强责任意识。“家宅将倾,视若观戏;马厩失火,处若邻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责任心,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必然祸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要把岗位职责规范作为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定义、任职资格、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将每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具体化、细化,使人人都能对应一个具体的责任,明晰岗位责任及权责对应的后果代价;建立科学的层级严谨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坚决不搞下不为例,不搞迁就。在这样的“责任风暴”面前,就会产生人人自省、人人自警、人人负责的局面。 治庸问责需要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首先是要真正落实“凭实绩用干部”这一理念,要坚持以考核评价结果为重要的“硬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真正在人才使用上做到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得其所,让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惯性”,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杜绝以低能而据要职,以薄德而获厚任的现象。(文:张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