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平庸 “基金会透明榜”毫无价值
两年多来饱受争议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基金会透明指数2012排行榜”上获得满分,和另外16家基金会并列第一名。据悉,该指数由研究性公益机构基金会中心网研发、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该排行榜显示,全国2213家基金会平均透明度得分仅为45.79分,约占总分129.4分的35%,行业整体透明度得分“不及格”。 该榜单甫一公布,便激得公众唏嘘一片。“红基会竟高居透明榜之首”?如此结果,与很多人的现实观感实在落差太大。其实自去年始,“红基会”在轮番的负面新闻后,声名早已大不如前。在此背景下,仍斩获“最透明”称号,说得通的解释大致有二:或是评选者漫不经心;或是竞争者太过平庸。而新闻中,“基金会整体透明度不合格”的结论,又直接坐实了后一种“解释”的合理性。 当行业普遍不透明,所谓“透明度”评选,早已失去了价值。毕竟,“低水平的相对透明”,本质上仍是“不透明”。若对照公众期待,“红基会”乃至多数基金会,所展现的几乎是一副保守、封闭的形象。不论公募基金会,还是非公募基金会,组织设置层面都高度行政化,账目运作环节又未能引入严格的会计、审计机制……其后果是,各色名目繁多的基金会,只有募捐时方显存在感。其余时间,则隐身于公众视野之外。 可以说,“红基会”身上的各式积弊,同样是“基金会行业”的通病。只不过一段时间来,舆论保持了对“红基会”的高密度曝光,才使之瞬间成了“最负面的标本”。但必须看到,有关注才有变革的可能!媒体、公众对“红基会”的持续围观,无形间已转化成后者的进步动力:红十字会副会长赵白鸽就允诺,“改进机制,确保捐赠信息准确透明”。(蒋璟璟) |
责任编辑:项丽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