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求索百般也寻不到解决之道,但往往静下心来却发现,原来所有问题的厘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回归到它的原点,找到重新出发的方向。 回归不是倒退。回归意味着新的希望。 理性的回归 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后,社会各界的救援行动迅速启动,媒体报道也迅速跟进。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相比,全社会的关注与热忱没有减弱,但各种行动中却又有些许不同,那就是人们对待抗震救灾时的理智态度。 芦山地震后几小时,一内容相似的微博被网友频繁转发,“没有经验的普通人,请不要贸然进入地震灾区”,“请尽量使用短信、微信与地震地区联系,为救援提供通信畅通”,“为了确保灾区道路畅通,请除救援外的车辆不要盲目前往”……这些冷静的言语,看似“泼冷水”,却是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号召每一位热心人从自己做起,竭力保障抗震救灾工作的井然有序,从而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运行。 “添砖不添堵”,“守望也是一种力量”。同胞遇难,全社会的温暖与热情是可贵的。而从过去的灾难中收获的这份理性,更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拥有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阅读的回归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现代教育报》联合多家媒体及教育科研机构针对当今儿童的阅读状况展开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小学都提高了对学生阅读的重视程度,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国产精品图书少、童书同质化情况严重,儿童的功利性阅读普遍、儿童平均阅读率较低、成人社会的阅读引导不足等影响着儿童阅读的推进。来自教育一线的老师们也反映:“现在的学生普遍不愿读名著,网络文学、言情小说、漫画是他们的首选。”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未来,儿童的阅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文明程度和思想厚度。但是,孩子不读书,不读经典的书,板子显然不能简单地打在孩子身上,创作者和出版商如何推出更好的图书、全社会如何形成更好的读书风气、家长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才是推动一个社会阅读习惯回归的根本所在。 慈善的回归 据说“待用咖啡”在欧洲非常普遍,光顾咖啡馆的人们可以多付一两杯咖啡的钱,把咖啡留给贫困者享用。而近来在中国的一些城市,贫困者也可以享受到类似“待用咖啡”的“待用快餐”了。 4月12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了为贫困者提供“待用快餐”的倡议,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不少餐厅经营者的响应,西安、北京、重庆、郑州、兰州、苏州等地已经相继有15家餐厅加入提供这一服务的行列。 据了解,西安一家餐厅提供的“待用快餐”标准为定价16元的“台式卤肉饭套餐”,取用者可以免费享受,为了维护取用者的尊严,取用时不做任何查证,也不留任何资料。餐厅老板说:“这个活动的精神在于让用餐的人很有尊严地得到帮助。” 曾几何时,“慈善”一度被视作有钱人专属的权利,而这份简单的“待用快餐”却让每一位公民都拥有了践行“慈善”的机会,这是“慈善”的自我回归,也是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阶之举。 (刘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