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专家:经营户像散沙,口味缺创新 与一手创造“秦淮八绝”的老字号生存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夫子庙沿街店面随处可见的状元豆、臭豆腐倒显得扎堆的热闹,不少小摊都打着“正宗秦淮小吃”的旗号。但是,那粗制滥造的口感,不仅让市民绕着道走,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尝了一回之后也顿有吃亏上当之感。 老板:铺面租金太贵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字号老板说,现在夫子庙小吃“两极分化”,一边价格低但粗制滥造,一边精工细作却价格太高。更有个别店家因坚守“只卖个人套餐”的原则,让小吃成了大众眼里的水中月、镜中花。夫子庙老字号掌门人异口同声地抱怨道: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租金太高。据“蒋有记”负责人讲,他们搬到这巷子中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沿街的铺面太贵了,这也许是所有老字号小吃的痛吧。 清真奇芳阁餐饮公司总经理陆海波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作为经营者,自己首先要考虑的是租金、人员工资,其次才是吃的东西,一旦拆零点菜,他们就会亏本,所以他们不愿意“薄利多销”。 百姓:掌门人不善经营 但是,仅仅是因为租金高的问题吗?很多市民有不同看法,老字号掌门人不善经营也是重要原因。从小在老城南长大的张先生建议,“秦淮八绝”想要恢复往日的辉煌,坚持品质、口味是立身之本。如今却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与“老字号”体制有关。 “老字号”都是传统国企,思想比较守旧,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要知道做餐饮,要么是做服务,要么是做口味,老字号显然应该选择“口味”。在口味方面做好后,建议可以在经营模式上做一些创新,比如连锁模式,摊薄成本。 专家:口味没有创新 中国烹饪大师胡畏认为,夫子庙小吃没落的原因主要是质量低,没有创新,小吃经营户没有抱成团,而是各自为政,过分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像上海城隍庙小吃经营户都是由政府牵头,统一布局,然后错位发展。而秦淮区政府又没有建立这种机制,小吃经营户们像一盘散沙,还守着上世纪80年代创新出来的秦淮八绝,没有创新,质量口味上没追求,无法适应现代人挑剔的口味,只想着黄金地段店面租金高,要盈利。 另外,秦淮小吃原本应该是在街头巷尾的,就该平价,现在却走进了高档饭店、宾馆,走高价路线,让市民和游客望而生畏,当然没有市场,失去了老百姓基础的秦淮小吃必定会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