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群贤迎盛世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短短的八个字,言简意赅,含义丰富,深刻总结了历史上的用人经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开发工作的理念和成果,为全党全国全社会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是我们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事关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汉武帝在位的53年,是西汉皇朝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创造力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盛世的出现,与汉武帝重视和广用人才是分不开的。汉武帝即位不久,多次大规模征召才能之士,建立了郡国岁举贤良的制度。公元前140年10月,汉武帝亲自召集100多位贤良,出题考试问答,听取治国之道,挑选贤良之才。后来成为丞相的公孙弘以及董仲舒等一批饱学之士,就是在这次考试中被汉武帝发现的。 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在复杂的三国争斗中称雄不败,也是广纳群贤、善于用才的结果。他的传世名篇“举才三令”(即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建安二十二年的三次招贤令),成为历史上的用人佳话。曹操广纳群贤的真切心情和宽广胸怀,在《求贤三令》中溢于言表。他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如今我们已进入了新世纪新时期,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贴近于民族复兴的时代,国家中兴,人才为要。何况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都需要亿万群众的参与,需要千千万万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科学人才观,开创一代爱才、惜才、用才之风,建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其所的人才工作社会环境。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指示,关键要抓住“择”“用”两字。“择”是选择、选拔,它是用人的重要环节和不可少的手段。“用”是用人,即使用、安排人才,做到量才授职,达到合理用才的目的。在选择、使用人才过程中,择是手段,用是目的。离开了用,选择人才就毫无意义。因此,择天下英才要坚持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作为根本任务,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涌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难以选择取舍。无论选拔或使用人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严格细密的程序,都要有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我们党长期形成一个制度,就是用人要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不能个人说了算。如果以个人意志、一把手意志去择天下英才,就有可能出现择“歪才”、择“亲才”的现象。所以干部人才工作一定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性障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尽快形成我国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中国人才研究会名誉会长 徐颂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