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文明 | 学车就像熬汤
冯德利

      要说十多年前开车还算是一门谋生的技术,那现在差不多遍地都是驾驶员了。有车没车,先把驾照考了再说,每年暑假,驾校必然会迎来一轮学车高峰,已入学的大学生,才参加完高考的高中生,都齐刷刷地来到驾校训练场。听老师傅们说,以前学车不是这样子的,得慢慢来,像熬汤一样,等拿到驾照后就能上路了。而现今,拿到驾照和能不能正常开车是两码事,从安全讲,得要依靠个老手带带,免得慌里慌张闹笑话、出事故。

  按理说,拿到了驾照,就是被认定具备了安全行驶的能力。学过车的都知道,拥挤着过关斩将,拼着命也似的学车,或许学车的时间拉得很长,而实际上能够亲手操练的时间并不多。但为了通过考试,一些奇葩的学车秘籍被教练们像给豆腐点卤一样一一道来,说得轻松而略显神秘,学员们得拿出全身的气力记住,不懂没关系,照葫芦一定能画出个瓢来。上车实践的第一课就领略到开车的机械如木偶。倒库出库移库,不管你懂不懂线路该如何变化,必须按照教练指定的时点打方向,什么时候打,打多少,都分别在车身某个地方、方向盘的某个位置做了标记,记住,到了这个点赶紧打两圈半,瞄准那个点,对,让那个点与那杆子保持多少公分距离,就这样,精准到库底。移库则更显机械,什么时候打方向、打多少圈、什么时候回方向,都像生产线上的标准件,从口中吐出并付诸实施,就稀里糊涂地成了。别以为通过了考试就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拿着兵书熟记兵法的赵将军,从纸上走到地上,全都成了不着调的歪理。

  木偶式学车的最大好处便是尽快拿到驾照,可以有资格跟个师傅上路,以便把真正的驾驶学好、练熟。学车时,遇到一位小姑娘,在我去之前就已拜在那位教练门下,而直到我学成离去,她还坚守在那里。教练没有被她的虔诚所动,反而字里行间露出不屑和不满,大抵是小姑娘不适应当个木偶人。不过,教练发话了,连当个木偶都不会,谈何灵活运用。

  此一时、彼一时,学车如是,只因申领驾照的标准变了。2013年1月1日起,小型汽车驾考新规施行。和旧规相比,考试更加注重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取消了移库,将安全文明驾驶内容放在实际道路行驶环节。这一变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尽可能减少纸上谈兵的弊端,考场尽可能与实践情境相符。训练场中的标杆撤了下来,因为考场中是以标线为边界的,谁也没见过大街上的停车位是由一根根竖起的杆子相隔的。

    刚刚过去的2015年,考驾照又有了逆天改革,考生可以自学直考,说白了,终于可以绕开驾校这个王牌中介,而能自学成材了。切莫小看这一变化,不只是学车的方式变了,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学车人的自由选择权。这一改革带来的更为深层次的影响,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未来的驾驶员们在今后的学车经历中,会少一些来自不良教练的恶意暗示,各路“师傅”们一定会出于自身形象的考虑,而更加注重规范教学和示范。没有驾校这块牌子罩着,荣誉和劣迹都是自己的,荣誉可以不刻意去争,但相信谁也不愿在熟人圈里摊上劣迹。如此说来,重新洗牌不仅是公众的期盼,也一定会有新的看点。

  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驾考变得越来越难了,教练掌控考试结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虽然驾考有了新规,但我相信那背公式般的教学一定还在延续。不过,就像学数学得先熟记一些基础性的公式一样,硬记住一些驾驶要领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关键是不能做抢火的夹生饭,学车一定得像熬汤一样。好像学游泳也有在岸上练习动作这一环节,不过,游泳成绩的好坏,最终还得取决于在水中的练习。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价值的尺度
  2. “图灵的困境”
  3. 孔子 优雅的资深“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