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强词夺理为哪般?
发表时间:2011-08-05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达芬奇公司发出《致媒体朋友的沟通信》,坚称其所售意大利家具为原装进口,不接受无问题退货要求,且强调媒体报道都是以“造假”为预设前提,这让消费者产生更多的迷惑和不必要的担忧,他们无法接受。

  自媒体曝光达芬奇家具涉嫌造假之后,达芬奇公司先是开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新闻发布会,后又发出长达62页的公开信,也算对公众的质疑作了回应。不过,总体来看,无论是开新闻发布会还是写公开信,其主旨都是辩白和“喊冤”,和不少涉嫌造假者的辩白一样,隐隐透着一股子硬气。

  达芬奇公司的硬气有多“硬”?且来看它在这次“沟通信”中的一段说辞:“我们无意推脱责任,但是也提请媒体朋友注意的是,我们存在的问题是行业共性问题还是我们企业的个性问题?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做得相对是好的还是相对是差的?”这样一段词锋犀利、语调高扬的话,毋宁说是责难。在这里,达芬奇公司把自己的问题说成行业通病,并自居为行业的领先者,以此指摘媒体的不公和偏见。

  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达芬奇公司的硬气几乎就是强词夺理。就算达芬奇公司的毛病是行业共有的,但犯错者的多寡可以成为“喊冤”的理由吗?显然不能。这就好像一个人行骗被抓后,非但不认错,反而责怪执法者——“别人都在骗,为什么偏偏抓我?”另外,就算达芬奇公司是行业的佼佼者,它的错就说不得?谁说一个“相对是好的”企业,犯错之后就应该得到宽宥?达芬奇公司口说“无意推脱责任”,但从它对媒体的“提请”看,它的反问恰恰是为自己开脱。

  在和媒体的“沟通”之中,达芬奇公司除了不讲逻辑的辩说,更厚的底气在于权威部门尚未给出实质性的处置。达芬奇公司在“沟通信”中明白表示,目前没有任何执法部门认定它存在造假行为,不能接受媒体以“造假”为预设前提。在此,达芬奇公司显然利用了权威处置空缺的机会,挺直了腰杆向媒体乃至公众喊话。因而,在达芬奇公司以争辩来与媒体的曝光顶牛时,权威部门的权威调查和处理当是公众最迫切希望见到的。只有权威处置及时到位,是非真相才能真正搞清楚,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达芬奇公司说,希望媒体能给一个解决问题的环境,似乎媒体成了一个搅局者。但事实上,对公众来说,媒体的积极介入恰恰给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一点上,问题的制造者最好认真倾听媒体的声音,多一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诚意,少一些不讲道理的硬气,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吴越仁)

责任编辑:李向帅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2586&encoding=UTF-8&data=AAQoygAAAAcAAADsAAAAAQAi6L6-6Iqs5aWH77yM5by66K-N5aS655CG5Li65ZOq6IisPwAAAAAAAAAAAAAALzAtAhUAj8OEzkWPxaxSTnbAQQakjMWYg0MCFG8mfdpiQCmMKoXhu6kB6VrOrfQ1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2586&encoding=UTF-8&data=AAQoygAAAAcAAADsAAAAAQAi6L6-6Iqs5aWH77yM5by66K-N5aS655CG5Li65ZOq6IisPwAAAAAAAAAAAAAALjAsAhRQhRj394x0lgGhQycuoa2uZegw7wIUNOR4HMekrh0mT_DAbewL6VbyhkY.&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