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是规矩。做秤的人,要守规矩。”“做一杆缺斤短两的秤,会让千万人受害,这跟做千万根短秤没有区别。”这是武汉新洲区70岁老人江玉珍多年来做秤的心得。江家祖祖辈辈五代人在邾城街做秤已经200多年。多年来,江家不为利益诱惑所动,不赚昧心钱,没有做一杆缺斤少两的短秤。江家出产的秤被当地人称为“良心秤”。 (视频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1.五代人200多年规矩:不做“劣秤”“短秤”
挑木材、刨木、制粗胚、打磨、包铜管、定刀口、定星位……在江玉珍手上,一杆秤要经过10多道工序、做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为江家做秤的第五代传人,70多岁的江玉珍满头银发,面带笑容,看上去很慈祥。 拼版照片:制秤前打磨秤头(左上);制作完成后打磨秤杆(右上);制秤的几种工具(左下);在秤星中填充铜丝(右下)(2014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在菜市场里称重,卖方说句“这是江家的秤”,买者一般都会放心。遇到称量偏差,人们往往用江家的秤解决争端。 2.朴素信念支撑职业底线:昧良心捞财 迟早要出事
做一杆良心秤不难,难的是几代人祖祖辈辈坚守。 2014年2月12日,江玉珍整理挂在家中墙上的秤。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为何能不为利益所动? 3.下一代看着上一代:手艺面临失传 诚信不会断代
近日,江家多年来坚持制作“良心秤”的故事经过媒体宣传,被人们所熟知。许多群众赶到江家,就为了买一把“良心秤”回家。在武汉做证券生意的李先生到江家,将江家12种不同型号的秤都买了一杆用作收藏。李先生说,江家的“良心秤”就是一种道德标杆,买秤回去就是时刻警醒自己“做人、做生意要讲良心”。 2014年2月12日,江远斌在菜市场检验自己制作的秤。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江远斌说,儿子更喜欢现代科学技术。“如果他不喜欢传统的东西,不会强迫他学。” 4.“良心秤”传人登上道德讲堂 “对职业的敬畏也是一种诚信”
“秤,量的是斤两,称的是良心。”2014年3月14日,武汉市新洲区文明办道德讲堂上,“良心秤”传人为千名干部职工讲述江家坚守诚信、良心制秤的故事。 2月12日,江远斌的爱人胡锦红在为秤杆钻星孔。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江家姐弟制作“良心秤”的故事,让来自各行各业的近千位代表,接受了一次诚信道德洗礼。司法工作者胡晓霞说,社会需要更多的“江家秤”,通过他们的引领,使诚信成为人们的信念。 做了几代良心秤,江家秤铺一直没有招牌。讲堂现场,新洲区委副书记沈涛向江家姐弟赠送了一块写着“江正兴‘良心秤’铺 ”的金色招牌,并将它列为新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湖北省文明办主任胡和平表示,江家秤“称”的是斤两,体现的是良心,树立的是诚信。对职业的敬畏,也是一种诚信。 道德点评:
“商海无桥信作舟”,江家姐弟的“良心秤”虽小,却体现出一个人诚信、友善的良好道德。每一杆“良心秤”都是诚信的代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正确的道德取向。只要每个人向江家人看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责任编辑:卢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