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 齐白石 立轴(图自世界名画苑)
牵牛花 齐白石(图自网络)
牵牛花凌晨四点开放,大约到中午就凋谢了。
牵牛花在日本被称为朝颜,花开在清凉之时,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她的容颜只为朝阳而驻。每天把生与死、开放与凋零诠释到极致,也只有牵牛花了。日本人偏爱牵牛花,传递出这个民族幽微细腻的文化心理。紫式部《枕草子》中,一个夏日的早晨,薰中纳言看到院内的各种花卉,“夹杂着短命的朝颜,特别惹人注目。此花象征人世无常,令人看了不胜感慨。”并引古歌:“天明花发艳,转瞬即凋零。但看朝颜色,无常世相明。”这带着露珠的牵牛花,的确容易引发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喟叹。
你昨日看到的盛开的牵牛花,不是今天的,今天开放的,亦不是明天的。转念一想,牵牛花每天都开放,一株牵牛花一个夏天要开数百乃至上千朵花。看到正午强烈阳光下凋零的牵牛花,也没有什么好悲伤的。花开花谢,大自然中本是寻常。昙花一现,一年四季都会开花四季桂,花期长达半年的蝴蝶兰,这些都是植物的特性。花儿触发我们不同的感受,完全是个人际遇、心境使然。
睡懒觉的人,不配看到牵牛花。在中国被称为勤娘子,在法国牵牛花被称为“清晨的美女”。当然,都不如朝颜雅致蕴藉。同样的花儿,不同国家不同的名称,也能传递出各自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
牵牛花为什么害怕强烈的阳光呢?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
牵牛花开花既需要阳光,又害怕过强的阳光,而早晨的空气比较湿润,阳光比较柔和,这样的外界环境对于牵牛花最为适宜。这时,牵牛花花瓣内侧的上表皮细胞比下花瓣外侧的表皮细胞生长得快,于是花瓣向外弯曲,这样,花就开了。然而到了中午,阳光强烈,空气干燥,娇嫩的牵牛花花朵不得不因缺少水分而萎谢了。
我仔细观察过十二点左右的牵牛花,娇艳的花朵失去了水分,蜷缩着,凋谢了。
现在中国园林和花园中,种植的是矮牵牛,原产南美洲。牵牛花有蓝紫色、玫红色。我以为前者为佳。蓝紫色和风露、晨曦相宜。日本培育出花色繁多的牵牛花。有的开花大如碗口。不过,喇叭花开如此大,除了让人惊奇之外,也别无趣味。
带着露珠的牵牛花,别有风姿。牵牛花是草本藤蔓植物,缠绕在竹篱笆上最具田园风味。蔷薇攀缘在铁栅栏上就很有韵味。反过来,就是错位。
“绕篱萦架太娇柔”,这么单薄、脆弱的花儿,怎么和牛发生关系的?牵牛花是怎么得名的呢?
根据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农夫遵从医嘱用野喇叭花籽煎汤服用,治好了痼疾,于是牵了自家的一头水牛送给老郎中以表谢意,郎中笑称此花竟有牵牛之力,因此将之命名为牵牛花。
南朝梁代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说:“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
牵牛花的种子,可以用作泻药。在我们鲁西南汶上老家,其种子叫“恰和郎”(音),不知道这三字怎么写。牵牛花的种子有黑有白,被叫做黑丑或白丑。李时珍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总之,牵牛花很牛!
牵牛花又叫喇叭花。花朵漏斗状,朝颜有莹蓝、玫红、深紫等花色。牵牛花其喇叭状内壁上有五道细纹,看上去像星星。其开花时,恰好在七夕前后,让人想到牵牛星,也是得名的一种说法。
宋代之前中国古典诗词中不见牵牛花的踪影,宋代诗中牵牛花摇曳多姿。
宋代危稹的《牵牛花 》:“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著处芳。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诗人的想象瑰丽奇特。河鼓指的是牛郎星,是说牛郎摘下牵牛花送给了织女,织女把花斜插在发间。林逋也以《牵牛花》为题作诗:“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摘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天孙指的是织女,是说牵牛花是织女的相思泪变成的。牵牛花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多了浪漫的色彩。原来牵牛花上晶莹的露珠,是织女的相思泪!
了解了这些,不妨仔细端详一朵牵牛花。当你专注于牵牛花时,内心也会绽放一颗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