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飘在南方的北方人,一到吃饺子的时节,心情就尤为复杂。
小时候,吃饺子吃到厌烦。那时,逢年过节,对于母亲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包饺子。冬至要吃饺子,年夜饭的主食是饺子,大年初一的早餐是饺子,元宵节也要吃饺子......之所以对饺子如此的情有独钟,我想,大概是因为以前穷,对于农民来说,吃饺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于是,将吃饺子和过节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干脆就放在一起好了。
80、90后们,与我们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物质渐丰,食品增多,饺子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早已不会将其当成美食去垂涎三尺了。但这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对于操持家务没有兴趣,做饭更不是强项。所以啊,逢年过节,还得忍受饺子的“煎熬”。依然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过年,早晨随便划拉几个饺子到肚子里,应付一下唠叨的母亲,就愉快地跑出去买零食吃了。因为,一到过节就吃饺子,我真吃到厌烦了。
然而,今天想吃饺子却不得。从上大学到工作,一直飘在外地,大概有近十年的时间没在家过冬至了。突然有个老朋友发微信提醒,“记得吃饺子,不然就要冻掉耳朵了”。多么熟悉的提醒,多么温暖的话语,我一时凝噎,想到母亲。每年冬至,为了“骗”我们吃饺子,她总是“吓唬”我们:不吃饺子,小心冻掉耳朵!于是,我们总是乖乖就范,赶紧吃,生怕没了耳朵。而今在外地工作,离母亲相隔千里之遥,纵然飞机、高铁方便,但就为吃个饺子回家,还是有些奢侈,也会让人笑话。
随着年纪的增大,异乡孤独感的增加,小时候对饺子的抗拒感渐渐消退了,甚至是变成了眷恋。但因为工作的原因,总是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明天是什么节气,生活变成了一地鸡毛。要不是朋友提醒的话,估计今天是什么节日都给忘记了。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忙忙碌碌的我们,生活质量真的会因为忙碌而改善吗?
为了谋个好职位,为了年底考核取得好成绩,为了有车子房子票子,为了出人头地,为了给父母脸上增光添彩,我从早忙到晚,从周一忙到周六,加班必须要抢。我顾不上交朋友,老朋友也渐渐疏远,来不及保养自己,甚至会忘记给父母亲打电话。生日只记得别人的,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吃同样的工作餐......我的生活里没有庄重的仪式,想到此,心情就无比的沮丧。忙忙碌碌,钱是挣了些,职位是提高了些,但生活质量并不见得好转。
十年前,我梦想中的生活,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我觉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要给生活让路,没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了。但现在这幅模样,叫我怎么面对以前的自己?没有仪式感的生活,糟糕得要紧,没有思念和牵挂的身体,与草木又有何异?人这一辈,大概都有一个拥有时挥霍、失去时想念、失而复得后果珍惜的过程,但那样觉悟的代价太大了。
想到此,我既感叹又庆幸,幸好自己还有救。于是,立刻钻进超市,要了一袋速冻饺子,回家煮起来。一个南方的冬至,一碗喷香的饺子,一种久违的仪式,一怀贪婪的思绪,一缕莫名的乡愁,一副热气腾腾生活的样子,让人心满意足。
其实我知道,我吃的不是饺子,而是对孤独生活的消解,是对遥远母亲眷恋,是对匆匆流年的反击,是对悠悠乡愁的咀嚼。走,去煮一碗“乡愁”馅儿的饺子,烫一壶陈年的老酒,重复一句温热话语:不吃饺子,小心冻掉耳朵!(包头 清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