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动员令 投身“走转改”
2011年8月9日,一次中国新闻史上堪称里程碑的视频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全国记协五部门对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了部署。
北京东单民生金融中心E座1507会议室。视频会刚散,参会的北京市各媒体负责人没动窝,市委宣传部接着开“走转改”落实会。部领导提出要求:迅速启动、全员参与、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大兴“短新实”,力克“长假空”,走出高质量,走出新文风,走出好作风,走出硬队伍。
市记协发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倡议书,要求做到“家家有基地、人人有定点、天天有报道”。
几天后,东城区的一条胡同里,北京日报记者祁梦竹跟随社区网格化管理“格长”郭建华,一天行走10余里,弯腰捡垃圾300多次,入户10余户,连续13个小时,“跑”出了《一个“格长”的一天》。
8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记者在基层”专栏刊发了这篇报道。当天,读者电话不断,肯定、鼓励、建议,社会反响热烈。
一周内,京城各家媒体纷纷重磅推出“走基层”栏目:
北京电视台在重要时段推出“我在基层”专栏;
北京电台新闻广播开设了“记者一线体验”栏目;
《北京晚报》推出“记者走一线·中关村系列报道”、“走基层·记者调研”;
《北京青年报》推出“24小时直击”;
《北京晨报》开栏“走基层,时刻放在心上”;
《新京报》策划“社区发现”、“记者调查”;
《京华时报》开设“记者在社区”;
《法制晚报》设立“记者在您身边”栏目;
千龙网开辟“走转改”专题报道页面……
中关村、密云县不老屯镇、大兴留民营村、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同仁医院、东四街道、燕京啤酒集团……京城各行业、各区县都有媒体建立的基层联系点。
北京电台在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建立了基层联系点,组织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深入基层,以举办“美丽马兰,歌声嘹亮”公益行动为契机,与革命老区马兰小学生“一帮一”结对子,开展一系列帮扶和宣传教育活动。
报社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们带队走一线,访社区、下企业、参加村民会、当一天建设者,了解国情、市情、民情,求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市委书记刘淇专门对开展“走转改”活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也要积极响应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和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当今伟大时代的传世佳作。
理论界、文艺界迅速跟进。知识问答、科普讲座、赠送图书;进社区、进村镇、进工地、进学校,专家学者成了“四进士”。一支支由画家、曲艺家、歌唱家、作家组成的文艺轻骑兵,沉下身子迈开腿,采风进深山,送戏到村头,美丽乡村入画来。
距离视频会仅20天,北京媒体的版面、荧屏上,普通劳动者成了主角,工厂、农村、街道,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走转改,走出一篇篇感情饱满、贴地皮接地气的鲜活新闻;走出一场场送到百姓家门口的文艺演出;走出一幅幅描绘北京新农村建设的壮丽画卷;走出本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片新天地!
2011年8月22日,北京市召开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交流会,就深入开展这一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2012年1月,“新春走基层”活动在京城媒体热腾腾展开。
- 上一篇:
-
走基层的脚步永不停歇
已是第一篇
-
走基层的脚步永不停歇
- 下一篇:
-
聚焦记录感受——山西日报记者“新春走基层”展播
已是最后一篇
-
聚焦记录感受——山西日报记者“新春走基层”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