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古建筑群中的沉溪牌坊 调查途中,北京市平谷区北寨长城。 科技 普查技术“鸟枪换炮” “汉墓群位置,北纬21度41分22.3秒,东经109度13分49.9秒,海拔22米。”按下黄色的卫星定位仪,普查人员准确地报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合浦汉墓群在地球上的位置。接着,普查人员又利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手提电脑,记录了合浦汉墓群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汉墓群保护的现状。 GPS卫星定位技术,直接记录文物点的经纬度,这比过去仅用树木、村庄等参照物来定位、记录文物点要准确和便捷多了,也不会再出现因参照物消失一些文物点也随之“消失”的情况。采用传统调查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能够采集更为丰富的文物信息数据。同时,文物普查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和相关标本、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完整性。此外,普查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工作,目的不是为了“探险”和“猎奇”,更不能威胁到普查队员的生命安全。卫星遥感、航空拍摄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普查提供了徒步踏查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水下文物普查在我国沿海、内湖首次开展,航空遥感在新疆广袤地区取得显著成果,信息技术、网络技术、GIS平台等得到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此次普查的科技含量,使普查成果更为科学、规范,记录信息更加准确、翔实。正是有了这些精准的数据,普查结束后还将首次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 宣传 向公众宣传,构筑文物普查工作的社会基石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启动,这是一次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请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也许一片瓦、一块砖就是一段历史;请把你发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片碎石、一块残碑就是一个故事;请把你听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个传说、几片絮语就是一个文化空间……总之,你能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想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把昨天的历史寻找,把今天的文明延续,为中华民族明天的辉煌贡献力量!”通俗朴实又以情动人,这是河南省的文物普查宣传词。以这一宣传词为基础,普查工作者制作了数万份文物普查宣传彩页向全省发放。无论繁华的城市社区,还是偏远的乡间村镇,都能看到文物普查宣传图片。 正是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推进文物普查工作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一直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几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要求,联合广大新闻媒体,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各级普查机构通过策划制作公益广告片、普查成果视频、图书、电子杂志,印制宣传品、纪念证书,在报纸、杂志开辟专栏,建立专题网站,开展总结表彰活动等,全面宣传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普查工作,拉近了文化遗产工作与社会各界的距离。普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大批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热爱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河北邢台:用国学经典塑造道德城市
已是最后一篇
-
河北邢台:用国学经典塑造道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