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董都铁布克驿站遗址,普查队员走访当地牧民,辨认标本图片。 认真 因为文物普查工作的特点及工作环境,上级普查部门既不能规定每个普查队的文物发现数量,也很难对基层数十支普查队的野外调查到位率、覆盖率进行完全有效的监督。保证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的质量,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全凭“三普人”的自觉性与责任心。 2008年5月,河北省普查队转战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承德市兴隆县。山高沟深。很多次,向导看着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的普查队员,劝他们“少登记一处吧,你们不上山,领导也不知道啊”。望着崎岖的山路和高高的山顶,常年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心里也真犯怵。但队员们每一次都谢绝了向导的好意,绝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凡是山顶有遗迹的,二话不说便默默地向上爬。 浙江舟山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陈舟跃普查普陀山摩崖石刻时,在“百步沙摩崖石刻”的复查过程中,在镌于1932年及1936年两款摩崖石刻下方发现了1925年用英文镌刻的“霍夫曼题刻”。“霍夫曼题刻”字高10厘米,涨潮海中,落潮岸边,沙粒质岩,风化明显,容易漏登。“霍夫曼题刻”体现了普陀山观音信仰文化之魅力,民国初年与外界交流广泛,意义非同一般。于“西天门摩崖石刻”款款之间发现以前一直被忽略的元代摩崖石刻,改变了此前认为的普陀山摩崖石刻最早莫过于明代的认识。 眼见为实。实物实证实说。严肃认真,充满责任感,是三普工作的要求,更是三普人自觉遵守的宗旨。 欢乐 普查虽然辛苦,但欢乐也常常伴随着队员。 能从全省文博系统中被选调为省文物普查队员,是一种荣誉。庆幸赶上了这民富国强的好时代,庆幸自己有了这么好的一次锻炼、充实的机会。这是所有普查队员的心声。 每当有了新的发现,一身的疲惫会随着欢呼声飘向山谷,那是队员们最轻松的时候; 每当新的发现,改写了当地的历史,使文物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重视,那是队员们最欣慰的时候; 每当看着工作室里从数百处遗址采集到的满地的陶片、石器标本,那是队员们最快乐的时候; 每当队员们制作的资料受到专家组的肯定,工作得到普查办领导的表扬,那是队员们最高兴的时候。 三普队员、西藏那曲地区文物局达娃充满情感地说:“普查,文物普查,神圣的使命。我来了,证明自己活着,从容、高贵地活着。当一幕幕历史的面纱被一一揭开,当一桩桩神奇的传说被证实,当一切都不再是飘渺的幻影时,我庆幸自己是一名文物工作者,一名文物普查队员。” 两年多的三普野外调查结束了,曾经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队友各自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但三普的工作经历将是他们一生的美好记忆。 勤学,团结,拼搏……三普人身上还能总结出许多。三普成果不仅是近77万不可移动文物,更包含着三普人铸就的普查精神。 2011年12月29日,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了三普的重要成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对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各有关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要准确把握文物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相结合、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保护抢救与利用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在进行组织上和技术上的积极准备,并在不同系统和地区开展试点。文物工作者信心满满,他们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加强文物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河北邢台:用国学经典塑造道德城市
已是最后一篇
-
河北邢台:用国学经典塑造道德城市